2013年3月2日,國務院發布了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規劃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計量發展量化目標
1.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修訂;
2.國家計量基標準、標準物質和量傳溯源體系覆蓋率達到95%以上;
3.國家一級標準物質數量增長100%,國家二級標準物質品種增加100%;
4.國家計量基準實現國際等效比例達到85%以上;
5.得到國際承認的校準測量能力達到1400項以上,其中9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6.國家重點管理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95%以上;
7.全國范圍內引導并培育10萬家誠信計量示范單位;
8.實現萬家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實時、在線采集。
二、計量科技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1.基本物理常數精密測量技術研究;
2.量子基準核心量子器件研究;
3.基于銫鐘、光鐘的新一代時間頻率基準研究;
4.新一代量子計量基準研究;
5.生物計量基準研究;
6.超快光學、太赫茲精密測量技術以及單光子測量技術研究;
7.新一代基于原子尺度的納米計量技術研究;
8.新材料計量測試技術及復雜環境下材料微納結構測量技術研究;
9.經濟安全、生物安全、醫療安全、能源資源、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領域計量溯源技術研究;
10.高頻天線計量關鍵技術研究;
11.智能和互聯式測量、嵌入式和普及式測量技術研究等。
三、國家標準物質研究和研制的重點領域和重點方向
1.食品安全領域,重點方向:食品中有機化學品殘留、食品添加劑、食品中營養成分、食品中元素及形態、食品包裝材料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檢測以及食品中生化計量技術、物化特性及電離輻射計量技術、食品安全前沿性計量技術研究和相關標準物質的研制;
2.臨床檢驗領域,重點方向:與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早期預警和診斷、疾病危險因素早期干預等相關標準物質的定值、制備、穩定化技術研究以及相關高等級標準物質研制;
3.生物領域,重點方向:基因核酸標準物質,蛋白質、脂質和毒素標準物質,微生物標準物質,生物工程多糖標準物質等標準物質的研制以及相關前沿計量測試技術研究;
4.環保領域,重點方向:有機物標準物質,土壤、溫室氣體、煙道排放氣體、交通工具尾氣等檢測用標準物質的研制及相關計量測試技術研究;
5.材料科學領域,重點方向:石油、煤炭和生物燃料理化性質方面的標準物質,工業產品、工業原材料中有害物質檢測用標準物質,接觸角、表面張力等界面特性方面標準物質,納米薄膜厚度、薄膜表面成分、材料微觀結構、碳基材料/納米材料的特性量值方面的標準物質的研制及相關計量測試技術研究。
四、國家量值傳遞能力提升
1. 國家計量基標準保存單位的能力提升:加快國家計量基標準建立,加大國家計量基標準改造力度,加強相關標準物質的研制,完善實驗基礎條件,提升國家計量量傳溯源源頭的計量基標準水平和量傳溯源能力;
2.各大區計量測試中心能力提升:建立大區級別計量標準,完善實驗基礎條件,重點開展量傳溯源計量技術與方法的應用研究等,提升各大區量傳溯源能力以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3.部門(專業)計量技術機構(計量站)能力提升:完善實驗基礎條件,開展專用計量技術與方法研究等,滿足海洋、農(林)業、氣象、水利、地震、電力、通訊、鐵路交通等部門(專業)發展需求;
4.省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提升: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完善實驗基礎條件,開展實用型計量技術研究和計量測試工作,全面提升量傳溯源服務能力,適應各?。▍^、市)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以及當地產業發展需求;
5.地(市)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提升:完善適應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強制檢定需要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計量檢定實驗條件,重點滿足食品安全、安全生產以及特種設備安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發展需要;
6.縣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提升:完善適應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強制檢定需要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計量檢定實驗條件,重點滿足食品安全、安全生產、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等領域發展需要;
7.企(事)業計量能力提升:建立企(事)業內部量傳溯源所需的計量標準,加強對計量標準、工作計量器具的管理,采用先進的計量器具和檢測儀器設備,提升生產工藝過程控制、產品質量升級的相關計量技術支撐能力。
五、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重點領域
1.節能環保產業:為高效節能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新技術發展提供計量檢定、校準及測試等服務;
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信息網絡產業、電子核心基礎產業、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產業提供計量檢定、校準及測試服務;
3.生物產業:為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產業、生物制造產業等提供計量檢定、校準及測試技術服務;
4.高端裝備制造業:為航空裝備產業、衛星及應用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等提供計量檢定、校準及測試服務;
5.新能源產業:為核電技術、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計量檢定、校準及測試服務;
6.新材料產業:為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等產業發展提供計量檢定、校準及測試服務;
7.其他重點產業。
六、 區域發展計量技術保障能力建設重點
1.西部地區計量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根據西部地區戰略發展定位,重點提高服務電力、天然氣、煤炭、森林、礦山等能源資源的計量技術支撐能力,服務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高原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的技術支撐能力;
2.中部地區計量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根據中部地區戰略發展定位,圍繞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提升服務農業、煤炭、電力、交通運輸業等計量技術支撐能力,提升服務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以及農產品加工轉化和資源深度開發的計量技術支撐能力;
3.東部地區計量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根據東部地區發展戰略定位,圍繞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資源消耗小、附加價值高的出口產業,重點提升服務信息產業、核電、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太陽能光伏與半導體光源產業等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計量技術支撐能力;
4.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計量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根據東北地區的發展戰略定位,圍繞鞏固和提升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食生產基地、重要林業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機械工業和醫藥工業基地,重點提升服務大型鑄鍛件、核電設備、風電機組、先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大型農業機械、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高檔數控機床等相關產業發展的計量技術支撐能力。